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擴散,給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沖擊。面臨大環境的考驗,重慶立足新發展格局,引導企業一邊目光向內,深挖國內消費潛力,一邊加大開放合作,帶動產品出口。
企業穩步 “走出去”
“今年,稅務部門加快退稅速度,有效緩解了公司流動資金壓力,企業‘走出去’輕松了很多。”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李先生說。
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是重慶市大渡口區一家生產企業,主要從事玻璃纖維系列產品及增強塑料產品的生產、銷售等,出口業務占總業務量的四成。受益於提高出口退稅率的政策,該公司此次有2.2億元的出口產品,退稅率從10%提高到了13%,增加退稅600多萬元。
“雖然目前整體外貿環境不佳,但公司享受了相關稅費優惠,再加上合作夥伴的支持,銷量暫時沒有受到影響。”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說。
為幫助外貿企業穩住資金鏈,重慶稅務部門落實落細各項稅收優惠政策,推行出口退稅提速辦、網上辦、容缺辦等便利化服務舉措,為企業穩產穩銷釋放資金“活水”;同時組建稅收專家團隊,為企業建言獻策;用好稅收大數據,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。
今年前11個月,重慶外貿進出口總額5894億元人民幣,較去年同期增長12.1%,高於同期全國外貿整體增速10.3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3794.5億元,增長12.2%;進口2099.5億元,增長12%。
內銷道路通起來
數據見證了重慶外貿日益蓬勃、活力迸發的良好態勢。怎樣助力打通國內大循環,推動外貿轉內銷?稅務部門亦未雨綢繆,有備而來。
早在2016年,國家稅務總局、財政部、海關總署等相關部委聯合發布文件,確定在全國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。2020年,在疫情形勢下,該政策為許多外貿企業打開了“另一道門”。
位於西永綜合保稅區的沙伯基礎創新塑料(重慶)有限公司,是重慶首批享受這項政策紅利的企業。“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為我們與國內客戶合作鋪平了道路。”沙伯基礎創新塑料財務負責人張勁說,現在,公司產品可以直接內銷,報關時間縮短至不到半天,報關費用減少了,企業競爭力增強了。今年前11個月,在疫情沖擊之下,沙伯基礎創新塑料國內銷售額達2.38億元,占企業總銷售額的83%。
在全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,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積極開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,保稅區內企業發展如火如荼,越來越多的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具備了“雙重身份”:企業既能實現進出口,也能直接和保稅區外的國內企業進行貿易往來,並享受與境內區外企業同等稅收待遇。截至11月,西永綜合保稅區試點企業累計實現內銷收入7.4億元,占銷售收入總額的62%,較上年同期顯著提升。
雙循環助推高質量發展
疫情是一次危機,如何從危機中尋找生機,成了擺在所有外貿企業面前的一道緊迫課題。
今年7月,重慶明峰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開出首批增值稅專用發票。作為7月新申請獲取試點政策資格的企業,明峰醫療既能享受對外保稅政策,又能享受國內采購進項增值稅全額抵扣、成品內銷按保稅貨物入區狀態征稅等政策。“出口轉內銷有效開拓了企業在國內的市場。近期,我們與多家醫療機構達成合作意向,預計新增國內訂單500余萬元。”明峰醫療總經理張進生說,截至11月底,公司已完成國內訂單1922萬元,預計年底將累計完成全部訂單2450萬元。
隨著全球經濟復蘇,重慶外貿進出口值逐季攀升。前三季度,西永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額2109.3億元,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5%。截至11月,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5894億元人民幣,較去年同期增長12.1%。
著眼長遠、把握大勢,重慶外資外貿企業將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,乘風破浪開新局。
5分快3版權所有 5分快3辦公廳主辦
網站標識碼:5000000095 ICP備案:渝ICP備05003300號 國際聯網備案: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814號